王麒诚:走出去,为了更好地实现反哺

作者 [ 杭州日报 丁姿伊 ]

发布日期 [ 2018-12-14 ]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汉鼎宇佑迎来了正青春的16岁。

汉鼎宇佑创始人兼汉鼎宇佑集团董事长王麒诚是“80后”:“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我时常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机会和力量,我们做企业的都应该致敬这个时代。”

虽缺点老牌企业家的“厚积”,但这位青年企业家的“薄发”之势不可小觑。

从心怀创业梦的大学生到上市公司创始人,王麒诚仅用了10年,这创造了杭州速度,也刷新了中国速度——他挥动战旗,带领汉鼎宇佑一路奔跑,开启了以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金融、产业投资、文化传媒和新能源车等六大板块为驱动的千亿规模企业。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 缩小差距 实现反哺

王麒诚对“生意”的解读是“生活的意义”,如何让老百姓生活更有意义?他想到的是医疗。

2016年年初,汉鼎宇佑旗下好医友医疗集团正式上线,专注癌症治疗的中美远程会诊,由中美两国癌症专家共同进行病例分析,进而为患者优化治疗方案。两年间,“好医友”已入驻近300多家大型医院国际部,每月会诊量以千例计。

今年,汉鼎宇佑通过收购美国知名医疗保障计划公司,借此打造跨国医疗数据库,为好医友提供数据赋能。“收购的过程比较曲折,好在我们向商务部门、发改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申请ODI(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三个部门都给予了很大支持。” 成功收购美国医疗保障计划公司对汉鼎医疗板块的布局具有战略意义,在中美贸易环境不甚乐观的情况下,政策对企业出海的这份支持让王麒诚感受到了“开放”的力量。

王麒诚直言,“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引进来”:“这对整合医生、整合医院资源更有利,这样能更好地为中国的老百姓服务。”相比较早年中美远程会诊动辄一万美金的价格,如今,在“好医友”的运营下,两到三个小时的会诊价格已压缩至人民币一万多元。更难能可贵的是时效性的提高——48小时内,化验报告结果就能传至用户指定的医生手里。

从“走出去”挖掘服务与产品的差距,到缩小差距融合发展,服务老百姓——这是王麒诚所理解的“反哺”。


从“跟随”到“引领” 把握趋势 布局未来

“一开始就是想赚钱,想财务自由,那个时候是‘跟随’,看别人卖光纤收发器设备赚钱就去做了智能化建筑,”回顾创业的初衷,王麒诚直言“很单纯”,“但后来越来越‘贪心’了,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优秀创业者成长,带大家一起做有意义的事,一起富起来。”

“跟随”和“引领”,这两个词足以概括王麒诚与汉鼎宇佑16年来的成长。

“我们不是为了财务投资,我们是赋能型投资也是陪跑型投资,”王麒诚回答诚恳,“我想用我的资源、渠道去帮助优秀企业得以成长。”他投资的众多明星项目包括微贷网、寿仙谷、诺尔康、腾讯音乐、极光大数据等,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是什么赋予王麒诚独到的投资眼光?“迷之自信吧,”王麒诚笑称,“我的判断标准就三个:干活的人行不行,是否有激情有执行力?第二个是做的事情对不对,跑道够不够宽?第三个,我能不能帮上忙,能否添砖加瓦?三个标准都符合,就投。”

对于自己无法赋能的企业,即使再强大,王麒诚也不会选择投资,因为在他看来,那就像是博概率的事情, “今年我们投资的企业已有四家上市,近期又有一家会在纳斯达克挂牌。”王麒诚自信满满,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让他充满底气与勇气。


从智慧城市到全面跨界 志存高远 坚定前行

始于智能化建筑的汉鼎宇佑在成为一流智慧城市企业后,并未就此停步。

2013年起,王麒诚便相继投资了一批互联网企业,如今的跨界触手更是无死角地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从娱乐传媒到健康医疗,从创业孵化到运动生活,从大数据到环保……

不论是产业的宽度还是高度,抑或是汉鼎宇佑为老百姓提供的服务,在王麒诚看来,境界已然不同,“我们在不停地演化,只要硬实力够强,跨界机会还会出现”。

王麒诚接下来要做的事是继续打造汉鼎宇佑3.0版本,再次突破发展的“天花板”。

“我们的智慧城市原来在帮政府做项目,下一步要走进家庭。”王麒诚透露,“智慧家庭”正在研发“秘密武器”,未来能直接解决家庭智能化需求。

而随着汉鼎宇佑在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创新药平台上的叠加,汉鼎宇佑大健康产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伟大的企业很多,阿里巴巴让购物支付便利,腾讯让社交便利,如果能让老百姓活得健康长久,我想我的企业更有意义。”